老张去年把自家房子抵押给朋友借了80万,结果因为合同里少写了一句话,最后不仅丢了房子还背了20万利息。这种悲剧在司法大数据里每年要上演十几万次——70%的抵押纠纷都源于合同条款缺陷。今天这篇干货,带你拆解合法合同的签订逻辑,手把手教你避开那些要命的坑。
出借人不能是金融监管之外的机构(比如没牌照的网贷公司),借款人得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。去年上海判了个案子,老李用儿子名下的商铺抵押借款,结果儿子根本不知情,法院直接认定合同无效。
👉 能抵押的:住宅、商铺、厂房、车辆(需登记)、生产设备(需书面约定) 👉 不能抵押的:宅基地、公租房、被查封的房产、学校医院等公益设施
特别注意:正在按揭的房子也能抵押,但必须经过银行书面同意(悄悄说,很多民间借贷纠纷就栽在这点上)。
不动产抵押必须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办抵押登记(光有合同没用),动产抵押要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备案。北京朝阳法院2024年数据显示,未登记的抵押合同胜诉率不到30%。
血泪案例:杭州的老王借款合同写“月息1.5%”,实际每月收2%服务费,法院最终认定综合利率超标,超额部分不用还。
很多人会把抵押期限写成和借款期限一样,这是大错特错!抵押权存续期间应该覆盖整个债权清偿期+诉讼时效(总共最多23年)。正确写法:
“抵押人自愿以XX房产为债务人自2025年X月X日至2030年X月X日的债务提供抵押担保,担保期限至主债权诉讼时效届满之日止。”
除了本金利息,这些费用也要写进担保范围: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第389条明确规定,担保范围由当事人约定。没写的,法院可能只支持本金利息。
务必约定清楚抵押物变现方式,推荐模板:
“如债务人到期未还款,抵押权人有权通过协商折价或申请法院拍卖/变卖抵押物,所得价款优先受偿。处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抵押人承担。”
如果抵押物是夫妻共同财产,必须要求配偶签署《共有权人同意书》。广州中院2024年判例:丈夫私自抵押夫妻共有房屋,妻子事后追认无效,法院判决抵押权不成立。
操作技巧:用“银行转账+微信确认+书面收据”三重证据链,某律所统计这样举证成功率高出76%。
除了抵押物,可以再加个保证人(特别是借款人有多个债权人时)。注意保证期间要写明是“至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3年”,没写的视为6个月。
去公证处做个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,债务人违约后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,省去诉讼程序。北京地区公证费大概0.3%,性价比超高。
要求借款人为抵押物购买财产保险,第一受益人写你。去年郑州暴雨,老陈的抵押房被淹,幸好买了保险才没血本无归。
每季度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查抵押物是否被二次抵押或查封,某机构统计显示,15%的抵押物在借款期间会被债务人偷偷处置。
在合同里加条:“债务人逾期超过15日,出借人有权宣布全部债务提前到期”。这招对付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老赖特别有效。
签订合同前
│
├─ 核查抵押物权属(不动产权证+查询证明)
│
├─ 确认借款人征信(央行征信报告+执行信息公开网)
│
└─ 评估抵押物价值(建议找3家机构取平均值)
│
签订合同中
│
├─ 使用工商部门备案的合同范本
│
├─ 现场录音录像(重点记录关键条款确认过程)
│
└─ 双方签字按手印(必须当面完成)
│
合同签订后
│
├─ 3个工作日内办理抵押登记
│
├─ 保留好所有原始凭证(原件存银行保险柜)
│
└─ 每个月对账确认欠款余额
→ 错!必须办理抵押登记,否则只有债权没有抵押权
→ 不能直接要求,但可以提前在合同约定“抵押物价值明显减少时,抵押人需提供等值担保”
→ 必须明确写“连带责任保证”,否则按份责任各管各的
抵押借款看似简单,实则暗藏玄机。记住这个黄金法则:合同本质是“风险分配协议”,要把可能出现的纠纷场景都写进条款。遇到大额借款,建议花2000-5000元请专业律师审核合同(比起可能损失的几十万,这钱花得值)。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在金钱面前,人情最经不起考验,白纸黑字才是真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