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干了十二年债务纠纷调解,上周还帮一个服装厂老板把300万欠条变成公司股份。很多债主跑来问:‘债转股到底咋办?会不会亏得连裤衩都不剩?’今天我把压箱底的经验倒出来。别急着签协议,先搞懂这事儿怎么玩才不踩雷。
好多人一听‘债转股’就两眼放光,觉得欠钱不还变股东多爽。错!这玩意儿本质是‘用确定的债权换不确定的股权’。去年杭州那个建材公司,债主急吼吼转股,结果公司半年后破产,股权直接清零。法律上说得清清楚楚:《企业破产法》第73条划了红线——债转股必须双方自愿,还得第三方评估。你单方面逼债务人转股?协议直接无效。
关键看两点:债务人公司是不是有救。查它的纳税记录和社保缴纳,要是连续三个月欠税,趁早放弃幻想。上次义乌有个小老板,发现债务人靠借新还旧撑场面,硬要转股,最后股权变废纸。记住,债转股不是讨债捷径,是给好公司续命的强心针。
流程网上抄抄五分钟搞定,但真正要钱的是细节把控。我经手的案例里,八成纠纷出在评估环节。有人说‘找个验资报告就行’——大错特错!
第一步:死磕财务尽调 别信对方给的报表。去年温州有笔200万债权,债主直接签字,后来发现债务人把厂房低价转给亲戚。专业做法:花三千块请会计事务所做穿透式审计,重点看应收账款和存货。法律要求必须查清《公司法》第165条规定的年度财务报告,但现实中多少债主连银行流水都不调?老李的教训:他转股后才发现公司欠税80万,新股东要连带补缴。
第二步:协议埋好‘复活条款’ 普通协议就写‘债权转为XX%股权’,这等于把刀递给别人。真正高手都在补充条款动手脚:
第三步:工商变更暗藏杀机 很多人以为签完字就完事,其实最危险在登记环节。某创业者等了半年没办股权变更,债务人偷偷把公司卖了。必须盯死三点:
很多人挤破头问‘怎么谈折扣’,其实关键在止损设计。分享三个实战技巧:
技巧1:用‘分段转股’卡住退路 别一次性转清。去年处理深圳那家KTV债务时,把500万债权拆成三期:首期转股20%,等公司现金流转正再转30%,最后留50%在手上当筹码。法律上允许部分转股(参见《九民纪要》第52条),但90%的人不知道。这样操作,债务人要是耍滑头,你随时能收回股权。
技巧2:把行业周期塞进协议 服装厂和芯片厂能一样转吗?某纺织企业债主吃大亏:只转了股权,没约定行业淡季补偿。结果遇上外贸寒冬,股份缩水70%。高阶玩法是在协议里加入:
‘若年度营收低于3000万,债主自动获取新增发股份数’ 这招在餐饮、外贸等行业特别管用。最高院刚出的司法解释强调,附条件条款完全合法。
技巧3:法律工具箱必须常备 别等出事才找律师。现在手机就能做三件事:
去年经手的台州模具厂案例最提气。债主老王有笔400万欠款,债务人公司年亏200万。常规操作要打折收现,但老王按我的法子:
反面教材更多。杭州茶商把债权转给网红奶茶店,没查清对方商标纠纷,结果股权被法院冻结。法律铁律:《公司法》第32条说股东名册变更才算数,但多少人连名册都没见过?
债转股爆雷往往栽在无知。最后划重点:
说一万遍:签协议前必做税务测算!很多债主到工商局才发现补税要掏30万,当场傻眼。
这行干久了看透:债转股从来不是技术活,是心态活。上周又见两个债主——一个急着转股亏光家底,一个用分段条款盘活企业。法律条文冷冰冰,但活人能玩出花。下次签协议前,先问自己:我是在解决问题,还是在制造新问题?
记住,债转股真正的‘技巧’就一条:把小心刻进骨子里。你手上那张欠条,可能比股权值钱十倍。该拿钱就拿钱,该转身就转身。毕竟,钱赚不完,但本金就这些。